陈立富
厦门大学
工作经历:1981年9月-1985年7月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系获得学士1985年9月-1987年7月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系攻读硕士学位1987年8月-1992年2月英国Leeds大学材料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995年6月-1995年12月意大利Modena大学访问学者1996年1月-1996年6月法国ENSCI工业陶瓷研究院访问学者1992年8月-迄今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
李小珍
厦门大学
李小珍,男,1970年1月生,湖南安仁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副主任、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车桥耦合振动学科方向带头人。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0年)、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010年)、西南交通大学扬华之星培育计划(2010年)、国务院高铁安全大检查工务组专家组成员(2011年)、四川省学术
朱文章
厦门理工学院
朱文章,男,教授,工学博士。1962年2月出生,福建莆田人,二级教授,全国优秀教师,福建省教学名师,第二届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交通青年科技英才,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厦门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现任厦门理工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理事、福建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厦门市科协副主席等职。先后主持
张杰
厦门理工学院
张杰院士是全国著名水处理与水环境修复专家,我国污水回用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特聘总工程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张院士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和验证了生物固锰除锰机理并广泛用于工程实践,纠正了传统技术误区,解决了半个多世纪来地下水除锰难题;在国内率先开发了城市污水净化再生全流程;创建了国内首座污水再生水厂,被评为全国优秀示范工
洪茂椿
华侨大学
洪茂椿,男,汉族,1953年9月生,福建莆田人。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197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9月参加工作。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化学系。现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所长,黑龙江大学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尹伟伦
华侨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学家,原北京林业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具有林学和生物学交叉优势,围绕良种奇缺、生产力低的难题,创立快速可靠生理量化选育抗逆、速生良种和壮苗,及丰产良种系列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改革一等奖1项,以及省部级奖励15项。发表论文83篇,出版专著12部,获得专利7项。被聘为国
严金静
福建农林大学
严金静,男,汉族,1962年8月出生,福建漳平人,中共党员,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1983年8月参加工作,曾任福建省漳平县农业局经管站干部,漳平县农委农业经济科副科长、农委副主任,漳平县溪南乡党委副书记、书记,漳平市政府副市长(期间挂职任福建省农业厅经管处副处长),漳平市委副书记,武平县委书记,龙岩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期间挂职任福建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
一进教室,我就被桌上整齐摆放的笔记本所吸引,刚开始不明白什么意思,随手翻看只觉得很整齐很用心,待听完这节讲座才知道这些笔记本的奥秘,他们并不简单…没错,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如何做好笔记,向老师教给学生们的记笔记的方法分为课堂笔记和课后笔记,内容涵盖课堂上老师教的,也包括课下自己学的。笔记当然也涵盖学生的错题改错,改错并不是将正确答案写上就行,而是要写出为
短短几日培训,如沐春风、醍醐灌顶。我重新定位了自己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关系。作为管理者,我本着为师生服务的初心,完成目标任务,协调具体工作;作为教学者,我尽心尽力地传递着自己的所感所悟所践。一直以来,我笨拙的忙碌着,盲目的充实着……但不管怎样,我知道自己已和成中医在一起,直到今天,我才更加确定:我和成中医早已结合成一个共荣共成长的命运共同体。学校是培养
这次到新疆财经大学参加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综合能力提升专题班学习,课程安排有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经过为期5天的培训,让我业务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与认识,让我对当前的工作有了更明朗清晰的认识。公司组织这次培训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培训方式,让我们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提高我们的业务知识储备,改善我们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方式,开拓了视野,提升了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焦裕禄精神:“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这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崇敬之余,找寻是什么力量源源不断地铸就如此伟大的焦裕禄精神。在一个风雪之夜,焦裕禄带领县委委员来到兰考车站,面对被灾荒逼得背井离乡的同胞,意识到必须要领导群众,战胜灾害,改变兰考面貌。厚